学校概况

学院简介

广西大学国际学院成立于2018年6月。由原中国—东盟研究院、中国—东盟学院、中加国际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广西大学复杂性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研究所等5个单位整合而成。国际学院作为广西大学国际化的窗口,承担留学生的招生与管理、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负责打造东盟智库,推动广西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服务社会等事务。

学院聚焦实力提升,改革创新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教师党支部荣获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建立并完善整套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体系,顺利获得了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证书。学院代表广西大学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签订“共建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协议,广西大学是广西唯一一所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签订该项目协议的高校。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团队—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并获滚动支持。2019年,协同创新中心被教育部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研究院已设立10个国别研究机构和10个专业研究机构,2020年被评为广西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以下简称“大数据研究院”)已建成数据挖掘分析中心大数据实验室、东盟智能建模分析系统、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决策支持平台等面向东盟的大数据系统平台,在服务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广西建设方面作出贡献,获得自治区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2019年大数据研究院获批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第一批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引领重点支撑平台(大数据研发中心),“中国—东盟大数据研究”创新团队获批自治区八桂学者设岗团队。

学院秉承人才强院理念,建成一支师德过硬、教学水平高、科研特色突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人员102人,其中专任教师35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1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 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 1人。

学院夯实办学基础,国际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中国学生718人,来华留学生及港澳台生762人。与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人才,有中加英语专业(本科)、中美“3+1”( 信息安全专业)、中美“3+1+1”(金融数学、金融学、工商管理3个专业)、中法“1.5+3.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个专业)。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的“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共建出国留学培训基地”项目—广西大学与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的“2+X”出国本科项目(计划外)已启动招生。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方面,与泰国基础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泰国川登喜大学签订“中国—东盟商务国际商务本科1+2+1”合作办学项目,与越南胡志明市财经大学签订“汉语言本科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并积极推进与印尼、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合作。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自成立以来,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获国家级立项8项、区级立项17项,在“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区级金奖1项、银奖5项、铜奖1项,同时,还荣获全区大学生“弘扬湘江战役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征文比赛获区级一等奖,第九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六届全国移动互联网创新大赛总决赛高校组二等奖,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团队、区级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来华留学生教育也成果颇丰,《重温红色》社会实践项目获得共青团中央“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周”活动专项立项,在广西校园中华经典诵大赛获外国学生个人组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3项,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获留学生个人组全国二等奖,广西高校国际学生汉字听写大赛获高级组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级组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团体组三等奖1项,中国—东盟大学生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获全国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各1项,广西留学生网络书法大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院来华留学生的优秀事迹被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等主流媒体报道,越南留学生梅红绒的文章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上。学校连续被评为“广西高校来华留学教育优秀单位”。

学院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社会人才,其中泰国籍校友文婷(Tanaporn Khotphat)获泰国“四等泰皇冠勋章”,留校任教,并担任中国—东盟研究院泰国研究所副所长。另有部分杰出校友在广西政协等机关单位和知名企业任职。

学院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努力服务社会,促进高质量成果产出。自成立以来新获科研项目50项(其中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其它国家级8项,部级10项,省级12项,厅级9项),总资助经费1909.06938万元。发表中文论文248篇(其中同时是北大核心、EI、CSCD期刊的论文1篇;同时是北大核心、CSSCI、CSCD期刊的论文2篇;同时是北大核心、CSSCI期刊的论文60篇;纯CSSCI期刊论文26篇;纯北大核心期刊论文8篇;中央级报刊1篇。社科中文Ⅰ类期刊论文1篇、Ⅱ类2篇、Ⅲ类7篇;A刊顶级1篇,权威8篇、核心33篇)。发表外文期刊论文18篇【其中SCI一区4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1篇)三区1篇、四区2篇;SSCI一区3篇、三区2篇】。出版《中国—东盟研究》9本、《东盟国情报告》7本、《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报告》1本、专著10本、译著4本、论文集1本。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结题结果被推荐为“优秀”等级,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获得“良好”等级,获9项软件著作权和2项专利。“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挖掘分析人才聚集与培养基地”被认定为数字广西建设优秀成果。学院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地方经济发展,以产学研相结合模式,聚焦校企务实合作,与南方电网、海尔集团、贵州茅台集团在奖学金资助、专项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细化合作项目,强强联手,共同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广西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此外,学院积极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开展“一带一路”、东盟方向相关人才培养,举办雅思、HSK等考试,服务发展提质增效。

成立以来,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中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十二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韩启德曾到我院考察调研,时任自治区党委鹿心社书记曾到我院指导工作。教育部、中联部、自治区等多位领导曾到学院调研和指导工作。

面向未来,学院将按照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部署,深入实施“深耕东盟,面向世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实施来华留学质量提升工程,强化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建成以面向东盟和“一带一路”为重点的一流的留学生培养基地;大力加强区域国别研究与人才培养,推进区域国别学科建设,建成一流的中国—东盟区域国别研究高端智库;瞄准数字广西建设重点需要,积极服务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建成一流的中国—东盟大数据平台;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实质性联合办学,在东盟国家建立具有人才培养和文化交流功能的海外教学点和校区,建成一流的中外人文交流和联合办学基地;积极开展以拓宽国际视野为目的的企业家和干部人才培训,建成一流的服务广西、面向东盟的现代人才培训基地。学院将秉承“创新创造、奋勇争先、全面一流”的广西大学“双一流”精神,朝着“五个一流”的发展目标砥砺前行,为广西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